走进忻府区新建路街道九源社区,这个曾因老旧小区密集、人口结构复杂而被称为“治理洼地”的社区,如今已蜕变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把党组织建在群众家门口,让党员服务走进居民心坎里。”社区党委书记张娅红介绍,九源社区创新构建“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联动机制,9个网格党总支、13个小区党支部落地生根,51名“红色管家”齐上岗,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
在温泉苑小区,党支部书记董科正忙着协调解决住户反映的下水道堵塞问题。“作为‘红色管家’,我们就是居民的‘贴心人’。”董科说,过去楼栋杂物堆积、矛盾频发,现在通过党员楼长制,居民诉求有了直通车,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这样的转变来之不易。张娅红回忆,推行“1+3+N”治理模式时,曾遭遇居民对业委会的疑虑、物业与住户的信任危机。社区干部用三个月时间开展“白加黑”走访,完成3287户近万人的信息登记,召开十余场座谈会,最终促成多方共建共治的全新格局。
精准服务是九源社区的治理密码。针对特殊群体,社区建立“五必访”制度,精准帮扶困难家庭。低保户师雅燕告诉记者:“社区不仅帮我申请了低保,还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这种被惦记的感觉特别温暖。”
老旧小区改造是块“硬骨头”。社区坚持“居民说了算”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确定改造方案。居民王丽萍指着焕然一新的小区说:“路面平整了、停车位增加了、飞线整治了,连我们提出要加装保温层的建议都被采纳了。”
在队伍建设上,社区开创“导师帮带制”,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90后社工周温雅说:“老社工手把手教我调解纠纷,现在我能独立处理很多事务了。”目前社区12名骨干社工中,90后占大多数,成为治理新生力量。
从“治理难题”到“全国标杆”,九源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省级优秀科普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居民聂美琴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成了‘别人家的社区’。”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红色商户联盟’,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张娅红表示,将继续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把九源社区建设成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