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忻州传媒网!
首页 > 忻州市 > 忻府区
忻农匠“慧”种田 | 西张洋葱真洋气
忻州传媒网 点击量:3133 2025-07-10 20:28:07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忻府区西张镇曹村,连片的洋葱田绿意盎然。墨绿的葱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颗颗紫莹莹的洋葱球茎,宛如破土而出的“紫珍珠”,与田间劳作的农人相映成趣。


科技赋能:良种良法让黄土生 "金"


走进曹村洋葱种植基地,节水滴灌带如银链铺展田间,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正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控养分供给。“3月20日启动移栽,今年引进五个优质品种,采用早中晚熟分期种植模式,7月底至8月底可错峰上市,既能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又能满足市场不同时段的需求。” 山东育财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孟令新指着田垄介绍道。



从土地的机械化深耕起垄,到精准播种,再到数字化墒情监测和靶向施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种植户赵文杰满心欢喜地拨开葱叶,露出拳头大小的紫皮洋葱,兴奋地说:“今年第一年试种,这洋葱就长得这么好。咱这儿昼夜温差大,气候优势明显,再加上科学管护,亩产突破8000斤肯定没问题!”


产业联动:一棵洋葱串起共富链条


在洋葱基地里,村民马秀兰正蹲在垄间认真地除草。她笑着说:“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120元,还能顺便学技术,这日子过得可踏实了。” 像马秀兰这样的 “产业工人”,在曹村及周边村子有60多位。从育苗移栽到采收包装,洋葱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创造着季节性就业机会,累计提供岗位超百个。



西张镇副镇长焦敏介绍说:“今年村里引进了洋葱种植大户,流转了800 多亩土地。村民们跟着山东来的技术员,学会了滴灌管理、田间植保、剪苗等技术。现在,已经有20多户村民打算明年自家也种几亩。这种‘造血式’产业帮扶,既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又能让农民掌握技术,以后自己也能当老板,好处可太多了。”


曾经,西张镇的农民主要靠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维持生计,如今,随着洋葱产业的兴起,村民们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基地务工挣钱,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实用技术,为下一步自主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产融合:从 "田间地头" 到 "市场端头"


站在田埂上极目远眺,规模化种植的洋葱田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焦敏满怀信心地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引进外地资本,让本地农民参股合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同时,我们会把符合条件的蔬菜种植产业申报‘1+5’政策补贴,把产业链再拉长一些,农民增收的空间也就更大一些,一定要让小洋葱变成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目前,西张镇正积极探索洋葱的深加工路径,计划引进相关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还打算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让曹村的洋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能参与到洋葱的种植、采摘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


曹村洋葱首年试种成功,正是忻府区农业转型的生动缩影。如今,滴灌管网织就土地水网,智能设备为传统农耕装上“智慧大脑”。


七月已至,饱满的球茎即将迎来采收季,这片土地正用“葱”郁的希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忻府答卷。


温馨提示:相关视频见7月8日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