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换新证只需几分钟、一个窗口通办驾驶证和机动车业务、实现摩托车驾照全流程考试本县完成……这是定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持续深化公安交管行政管理服务改革的成果缩影。
自公安交管业务窗口“黄牛”“黑中介”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定襄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系统施治,一手抓乱象清零,一手抓服务升级,交警大队周密部署,高效落实,深入推进“听民意办实事”项目,整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高位谋划狠抓推进
“黄牛”“黑中介”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给车主和驾驶员带来了诸多潜在风险。定襄县公安局党委将专项整治作为今年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专门制定《定襄县公安交管业务窗口“黄牛”“黑中介”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整合交警、治安、刑侦、网安等多警种力量形成工作专班,打通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三大通道。截至目前,累计召开党委会议3次、中层干部会7次、工作推进会6次、专题汇报会5次。监管触角延伸至22个业务窗口、2家检验机构、1家考试场所,实现全覆盖检查、全流程监管。
重拳出击“黑色产业链”
走进交警大队车管所业务大厅,醒目位置张贴着业务指南和办理流程,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导办台的工作人员可提供预审材料和取号服务。
“过去,有群众不熟悉办事流程,常常被‘黄牛’钻空子。”定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所长张国平说,依靠公开透明的流程化图示,车管所实现了“无黄牛”“扁平化”的“直通式”服务。
为全面规范车驾管业务办理秩序,我局交警大队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向“黄牛”“黑中介”亮剑出击,实行值日警官、咨询导办机制,严格落实“一窗办、一证办、异地办、网上办”等措施,每日对代理人员办理的车驾管业务进行分析核查,存在异常情形的,启动异常业务调查程序,并对车主进行一对一精准导办。联合治安、派出所建立快速打击工作机制,严厉查处追逐拦截群众及车辆、组织买分卖分等违法行为;常态化整治喷涂虚假、诱导性广告等问题。同时,凝聚社会共治合力,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公布监督电话、强化网上巡查等方式广泛搜集线索。
工作开展以来,共查处刑事行政案件10起,抓获涉案人员14人,制止警告30人次,打掉无证未备案科目二黑培训点1个。
服务升级跑出便民“加速度”
定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民生领域“小切口”,深入推进“听民意办实事”项目,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车管所严格落实首接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领导巡查、民(辅)警值班、窗口AB岗等制度,推行“一站办”“延时办”以及部分车驾管业务“容缺办”,让老百姓“高效跑一次”,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车管所还推出“警医合作”模式,与忻州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在车管所大厅设置自助体检照相机,实现了体检、照相、换证一站式操作,自启用以来,已高效服务300余名办事群众。
针对企业存在的“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点,根据需要安排民警上门服务,解答业务咨询,做到“服务送上门,企业少跑路”;积极开展电动车“送牌上门”活动,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设置临时代办点35个,2024年10月份以来共发放正式电动自行车号牌9500余副。
为持续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定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采取“柔性执法”“首违警告”等措施,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路面执勤执法文明规范,让执法更有温度,目前已对500余次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
交警大队以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为主线,最大限度发挥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急救难功能,基金垫付使用率走在全市前列,2021年来,交警大队先后为93起事故的危重伤员申请办理救助基金391万元,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了“救命钱”,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来源:定襄公安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