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唱为引 奏响跨越大山的乐章
——静乐县童声合唱团在北京顺义大剧院“唱响”未来
7月16日下午,第二届中国合唱大会乡村组合唱比赛在北京顺义大剧院拉开帷幕,由北京仁人公益基金会资助的静乐县童声合唱团压轴出场。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用他们灿烂的笑脸、灵动的歌声感染了现场的评委嘉宾。
(合唱现场画面)
(赛后纪念合影)
童声嘹亮,中外曲目混搭宛转悠扬、声声动人
合唱团的孩子们迈着欢快的脚步进入会场,随着指挥的手势,共同唱起了《街头少年合唱》,歌声清脆悦耳、灵动悠扬。这首歌曲是世界著名歌剧《卡门》中的片段,其节奏明快、旋律活泼,非常考验合唱团的演唱技巧和能力。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下,合唱团的孩子们成功演绎了这首高难度的合唱作品。
随后,合唱团唱起《灯火里的中国》,“都市街巷”“远山村落”“归港船帆”等画面在孩子们的歌声里缓缓浮现。在谈到选曲标准时,静乐县童声合唱团指挥温成平讲到:“《灯火里的中国》以‘灯火’为意象,展现中国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时代变迁,传递家国情怀与人民幸福感。静乐从全国深度贫困到脱贫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也正因如此,我们最后选择了这首歌。”
“合唱团的出场很有创意,孩子们很有活力,从声音中能够感受到孩子们长期训练的音乐素养,在舞台上立得很稳。今天你们的演出向我们证明,不管是来自哪里的合唱团,只要坚持训练,都是可以达到专业规范的程度。”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合唱委员会副主任苏严惠现场点评道。
六余载光阴,让孩子们的童年不再是“艺术沙漠”
作为静乐县的定点帮扶单位,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开展基层扶贫演出、选派挂职帮扶干部等方式,助力静乐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了解到静乐县缺乏音乐教育师资的现状后,部直属国家艺术院团中国交响乐团的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克,于2019年3月牵头成立了静乐县童声合唱团,帮助推动静乐县音乐教育的发展,让来自普通山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到专业的音乐艺术教育。
(赛前,中国交响乐团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克为孩子们整理服装)
据了解,静乐县童声合唱团成立以来,由于学业紧张或外出上学等原因,已更新换代了三批成员。因为音乐教育和艺术活动资源的匮乏,成员普遍缺少经验,每一批成员都需要从头教起,一句一句学、一遍一遍练。六年半的时间里,李克和女儿李舒曼长期在静乐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演出,先后三次带领静乐县童声合唱团来京参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中国交响乐团青年钢琴演奏家李舒曼担任静乐县童声合唱团钢琴伴奏,合唱结束后,李舒曼聆听评委嘉宾点评)
在李克看来,“出来的意义远远大于所取得的成绩。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山区,其中有50位小朋友是首次来到北京。至少在静乐这片土地上,我不能让孩子们的童年是‘艺术沙漠’,不能让他们变成‘艺术文盲’。不管他们将来能够走到哪一步,通过合唱来北京学到或者看到一些东西,这些经历都能帮助他们在未来走得更远。”
暖心护航,是老师、亦是家长
此次来京参赛的静乐县童声合唱团成员整体年龄较小,除了音乐辅导外,老师更多的任务是对孩子们日常生活上的照顾。
“来京以后,孩子们比较兴奋,他们很多都没出过远门,更没到过北京,看到什么都新鲜,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外出时老师需要时刻留心,就怕一不留神把孩子们弄丢。有时孩子们在晚上想妈妈,还得耐心哄他们睡觉。”温成平说。
“虽然我不上场,但是我比孩子们还紧张。”来自静乐县童声合唱团的辅导老师孟杰表示,“通过合唱活动,能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赛前,静乐县童声合唱团辅导老师为孩子们整理妆造)
据悉,为了让合唱团的孩子们能有更多体验和收获,在比赛前后,老师们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文博景点,让孩子们能够多一些新的体验、多一份新的认识。对于静乐县童声合唱团而言,借助比赛的机会走出大山,在孩子们的内心种下艺术的种子,或许意义更加重大。也许就是在多年后,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次合唱,在未来的某一刻就叩响了孩子们那一颗心扉里珍藏的、最柔软的共鸣。
摄影/摄像:李玉龙
来源:文旅中国官方账号